临沂市工业学校2023年教学工作计划

文章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0日 点击数: 字号:

临沂市工业学校2023教学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扎实推进学校“双高”建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培育,进一步规范管理,确保高质量教学运行,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努力使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重点工作与措施

(一)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检查和反馈。

1.修订、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指导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顺利开展。

2.学校统一常规检查模板,系部常规检查要按时保质,学校对系部常规检查每月抽查督促一次,检查结果上报学校领导,落实到教师本人。

3.加强对系部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强化系部教学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及时通报系部工作完成情况。

4.优化教研组设置,调整教研组职责,完善教研组织架构和考核管理办法,发挥教研组在专业、学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学管理中的辅助作用;完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常规落实等教研机制。

5.组织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解读与应用专项教研活动,规范教学行为,推进课程标准精准落地和实施。继续实行公共基础课教师按学科集体办公,探索学科教研组管理模式,科学调配公共基础课师资,真正把教师教研活动落到实处,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强化专业(群)建设,精准施策调整优化专业布局。

6.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在调研和总结的基础上,组织系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继续进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

7.调整和优化学校专业和专业方向,使学校专业设置更加符合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服务发展、服务就业的功能;积极探索基于“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精品在线课程,为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8.加强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推动思政课堂渗透、思政教学案例、劳动之星评选等相关活动,推动思政教育不断发展。

9.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生态文明教育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标准融入课程体系,设计开发课程,构建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

(三)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0.优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继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让企业参与到招生、教学计划、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考试标准制订、考试题库建设、考核评价等全过程。

11.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修订课程教学标准,编写以项目为主体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校本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建设与教材对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改革公共基础课教学,认真落实国家公共基础课教学标准,进一步规范公共基础课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考核标准。

12.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引导,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继续推行教学模式改革,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引导教师结合学校、专业、课程实际,积极开展教学模式融合、创新,打造出具有学校和专业特点,符合学校、专业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3.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建立健全与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1”和“X”的有机衔接,力争“1+X”证书制度基本覆盖率达到70%以上。

14.严格执行国家教材管理制度,把好教材选用、开发各环节。组织各专业教研组探讨新的立体化、工作式、活页式教材的开发,开发出较高水平的、实用型、适用型教材,并尝试推广。依托传统文化进校园,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材,渗透到日常教学。

15.积极探索普通技能教学、中职与三二连读高职衔接教学、中职与 “3+4”本科贯通衔接教学、春季高考教学等不同培养形式的文化基础教学、专业理论教学、专业技能教学等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16.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理论课和岗位技能课教学,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加强双师(教师和师傅)教学与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实训与就业工作。

17.认真落实系部制定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师根据系部下达的教学任务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管教学主任要认真审核保证切实可行,原则上个人不能变更,以系部为单位装订成册留系部和教务处保存。

18.优化教考分离各实施环节,建立考核专家库;继续推进试题库建设,由系部牵头,以学科和专业为单位,分工协作,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保质量,纳入教师绩效和量化考核,保证试题库建设顺利进行;探索实施学分制,实行学分银行,力争2023年期末考试投入使用,促进教考分离结果更加科学、真实、有效。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19.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教师意识形态教育,修订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师资队伍优化措施,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20.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新招聘教学岗位教师和学历未达标教师必须在3年内达到本科以上学历,鼓励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学历,逐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拓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渠道,教学人员须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

21.实施教师分层分类培养,修订实施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等选拔、培养及考核办法,选拔、培养一批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促进各层各类教师全面发展;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辐射带动全体教师,争创省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

22.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将教师每年的大赛辅导成绩、教学考核业绩、教案、计划、总结、工作自查、科研、企业实践、教材开发等材料收集整理归档。

23.稳步推进教师成长计划,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名师指导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外派青年教师参与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各类培训,多途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实施水平,做好外出培训教师回校再培训或汇报工作。

24.加大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开拓教师考证渠道,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考取本岗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强化教师到行业企业深度实践,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的常态运行机制,提升“双师”素养。

25.落实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制度,完善教师企业实践选派、考核、监督机制,根据学校师资情况和教学工作,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提高专业教师动手实践能力。

26.继续引进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校兼职任教、合作研究、辅导项目等,扩大兼职教师队伍。修订兼职教师、外聘教师考核、评价与管理办法,完善兼职教师、外聘教师引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奖优惩劣制度,保证兼职教师、外聘教师队伍人员数量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秀。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27.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和教学诊改平台,实现管理信息化;建立网上教学、学习和考核平台,加快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功能建设,实现教学网络化。争创山东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校。

28.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继续组织教师开展信息化资源建设,建成覆盖所有学科的网络教学资源,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29.配合信息中心做好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教学能力比赛,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努力争取在国家、省、市教学能力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六)深入实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30.深入实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根据诊断项目、要素、要点和任务分工,做好数据对比分析、问题诊断梳理、工作改进提升以及档案整理工作,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31.深化职教高考教学管理改革,加强升学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职普融通建设,加强教学研究与学生质量管理,确保职教高考本科过线数、过线率不断提升。

32.配合大赛训练中心做好大赛的日常训练工作,进一步完善大赛指导规范,强化落实;协助做好市赛、省赛的筹备和组织工作。

33.积极做好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小制作比赛、环境保护手抄报等活动,结合职业教育宣传周的开展,组织“第十届技能展示周”活动,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展示系部教学成果。

(七)其他常规工作

34.做好学生学籍档案建立、管理工作,完善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管理、转学(班)、退学、休学等工作流程规范。做好20级学生的毕业处理工作。

35.做好教学日常工作,保证教材征订和发放、教学用品发放、学生职业资格鉴定、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数据上报等工作的顺利完成。

36.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完善网站教学平台的建设,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服务平台,对学校教学信息及时报道、发布,打造我校良好的教学宣传窗口。

 

2023110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